全球對抗愛滋病(HIV/AIDS)的希望正逐漸消退,主因是美國大幅撤回了對相關防治工作的資金援助。儘管今年(2025年)原有望成為對抗愛滋病的重要突破年,特別是一種名為利那卡帕韋(Lenacapavir)的劃時代預防藥物(兩年注射一次,幾乎能完全預防病毒)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但這些計畫正因川普政府大砍對外援助而受挫。
這波資金縮減已對非洲各地的愛滋病防治計畫造成嚴重衝擊。許多診所被迫關閉,大量醫護與社區外展工作者遭到裁員,導致數十萬感染者無法取得所需藥物,連數據收集都因經費中斷而受影響。
例如,在南非,原本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計畫被迫取消,連帶導致治療研究團隊解散。史瓦帝尼(Eswatini)的愛滋病防治計畫負責人辛蒂.馬特塞(Sindy Matse)指出,自今年1月以來,該國的愛滋病檢測率急劇下降,甚至有近5千名感染者無法領取藥物,這恐將導致新一波感染與抗藥性的出現。
多位公共衛生專家對此表達憂心,指出原以為能邁向「不同的世界」,如今卻「以極快的速度倒退」。他們警告,這樣的資金削減可能讓過去數十年在對抗愛滋病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進展付諸東流。專家更強調,這將嚴重影響未來在非洲控制甚至根除病毒的所有努力,也讓全球終結疫情的目標蒙上陰影。
製藥公司吉立亞醫藥(Gilead Sciences)雖已承諾以「無利潤價格」供應利那卡帕韋,並已簽訂通用藥物授權,但原先美國總統愛滋病緊急救援計畫(PEPFAR)本應採購其中一半劑量,卻因川普政府政策調整,將不再資助孕婦和哺乳期女性以外的預防計畫。同時,美國對「全球基金」(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的支援也大幅縮減。 儘管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有望介入,透過承諾大宗採購來鼓勵學名藥廠增產,以期在2027年初提供更平價的藥物,但預防專家擔心,若需求未先證明,學名藥廠可能不願擴大生產。全球基金執行董事彼得.桑德斯(Peter Sands)正積極遊說各方,呼籲維持對利那卡帕韋的資助,強調迫切需要穩定且持續的投資,以維持現有成果並支持後續的研究與防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