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領導人參觀新晶片工廠,強調與台灣的關係和對關鍵技術的支援


東京(美聯社)——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週六訪問了一家新的半導體工廠,他的政府已承諾為該工廠提供超過1萬億日元(70億美元)的支援,以確保穩定的晶片供應。

他在參觀該設施時說:「我相信這個專案將對整個日本產生積極的漣漪效應。這不僅是半導體行業的關鍵,也是電動汽車和電子等廣泛業務的關鍵。」

位於九州島西南部的新工廠由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控股,是臺灣半導體巨頭在日本的第一家工廠。

在臺灣發生地震造成至少12人死亡後,岸田文雄也對此表示同情。

索尼、電裝和豐田等日本公司正在投資臺積電子公司,該子公司於2月開設了該工廠,儘管這家臺灣巨頭保留了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公司86.5%的股份。 該專案強調了日本希望恢復其在計算機晶片行業的存在。

四十年前,日本在晶片方面佔據主導地位,東芝和NEC控制了全球產量的一半。 在來自韓國、美國和歐洲製造商以及臺積電的競爭中,這一數字已下降到10%以下。

日本最近撥款約5萬億日元(330億美元)來振興其晶片行業,在疫情時期的短缺影響了汽車生產和其他行業數月後,日本尋求降低對進口的依賴。

隨著電動汽車和人工智慧的日益普及,確保最先進晶片的充足供應至關重要。

私部門對日本西南部熊本地區的工廠投資總額為200億美元。 第二家工廠將在三年內啟動並執行。 據臺積電所稱,這兩家工廠預計將直接創造3400個高科技工作崗位。

該工廠成為岸田文雄的一個亮點,他的聲望在他執政的自民黨的腐敗醜聞中急劇下降。

強調日本與其最重要的盟友臺灣和美國的關係,是首相希望提高民調數字的一種方式。 岸田文雄定於下週在華盛頓會見喬·拜登總統。

中國聲稱自己的臺灣島為其領土,並表示必須由北京控制。 長期存在的鴻溝是美中關係的一個爆發點。

半導體最近已成為美中關係的戰略戰場,華盛頓實施了出口管制,限制了向中國公司銷售先進微晶片,理由是此類晶片可能用於軍事應用,包括高超音速導彈和人工智慧。

臺積電目前正在美國建造第二家工廠,並宣佈了在歐洲建造第一家工廠的計劃。 但地理上離臺灣更近的日本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

東京正在支援全國範圍內的其他半導體專案,涉及威騰電子和美光科技等美國公司,以及瑞薩電子、佳能和住友等日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