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馬列(美聯社)-根據當地媒體在禮拜一報導的初步結果顯示,馬爾地夫總統穆罕默德·穆伊祖的政黨在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強力的支持了穆伊祖親中的外交政策。
備註:
1.馬列,是馬爾地夫共和國的首都和人口最多的城市。馬列位於北馬列環礁的南部邊緣,是馬爾地夫行政區劃的一部分。傳統上是古馬爾地夫王朝統治和王宮的所在地,城市也稱為馬哈爾,曾有城牆。近年,馬列島通過填海擴大陸地面積,更在2018年興建中國-馬爾地夫友誼大橋。
2.馬爾地夫,古稱溜山,屬於南亞地區。是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馬爾地夫面積為298平方公里,為亞洲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人口為515,696人,馬列為該國首都及最大城市,傳統上稱之為「國王之島」。
3. 穆罕默德·穆伊祖
馬爾地夫政治人物,現任馬爾地夫總統,於2023年11月17日宣誓就職。
4.親中派: 親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士,在日本、香港、台灣及澳門也稱親中派,意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抱持好感,主張與其發展親近的外交、政治、與經濟關係,支持其國際作為的人士;而親共或親中共於政黨層面,即指親「中國共產黨」。 在海外地區的一些「知華人士」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的人物和社團,在當地也稱作親華派。
根據議會的結果顯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禮拜日的投票中,贏下了七十個席位(共九十三個席位),連同他們的盟友所得到的三席,他們對於議會已有絕對的控制權。
根據新聞網站Mihaaru.com報導,被視為親印度的前總統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薩利赫所領導的馬爾地夫民主黨在上屆議會中有65個席位,但這次只奪下15個席位。
備註:
馬爾地夫民主黨:是馬爾地夫共和國成立的第一個政黨。截至 2024 年 4 月 25 日,會員總數為 51,516 人。該黨支持在馬爾地夫促進人權和民主。它在2008年選舉中擊敗了總統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在所有其他政黨的支持下贏得了馬爾地夫有史以來第一次多黨選舉。
官方結果預計在禮拜一稍晚公佈。
此場選舉受到了印度和中國這兩個地域大國的密切注意,這兩個國家正在競爭在這個位於印度洋戰略位置的群島國家的影響力。
備註:
地域大國: 地域大國或稱區域強權,指在國際關係中,一個在某個地理區域內擁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家。這些國家被認為是控制某個地區安全性的關鍵國家,所掌握的影響力與實力能夠讓它們成為一地區性霸主。
穆伊祖在去年選上總統,這件事提高了印度和中國之間的相互較勁程度,因為穆伊祖選擇了親中的立場,並採取行動撤走了駐紮在馬爾地夫一個小島上的印度軍隊。
禮拜日的選舉對穆伊祖而言,比他預期的更容易,穆伊祖原本預估會面臨一場硬仗,因為他的一些盟友已經失和,而且還有更多的政黨參加了競選。
六個政黨和獨立團體派出368位候選人來競爭議會的93個席位,席位數比上屆的議會多了6個 (根據人口成長率調整後的結果)。
穆伊祖以「印度出局」為競選主題來競選總統,穆伊祖指責他的前任總統給予印度太多的影響力,危及了國家主權。
至少有七十五位印度軍事人員駐紮在馬爾地夫,他們已知曉的活動是駕駛由印度捐贈的兩架飛機,來協助救援被困住或面臨海上災難的人。穆伊祖已採取行動,他讓平民接手這些活動。
當印度社群媒體活動者開始杯葛馬爾地夫的旅遊業時,兩國關係更加惡化。這是為了報復三位馬爾地夫副部長講出一些詆毀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言論,因為莫迪提出在拉克沙群島促進旅遊業的想法,拉克沙群島是印度自己的一系列島嶼,跟馬爾地夫很像。
備註:
1.納倫德拉·莫迪: 印度政治人物,現任印度總理(第14任),也是第一位在印度共和國建國後出生的總理。2014年印度大選獲勝,當選第14任總理,2019年成功連任。莫迪在2014年大選中領導印度人民黨,該黨目前在印度下議院擁有多數席位。
2. 拉克沙群島,又譯拉克代夫群島,是印度最小的聯邦屬地,位於阿拉伯海。群島包括12個珊瑚島,3個珊瑚礁,和很多離海岸200-300公里的小島。整個群島陸地面積只有32平方公里。
根據馬爾地夫政府的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印度已從馬爾地夫的外國遊客來源第一名降到第六名。
穆伊祖今年稍早拜訪了中國,並就增加中國來訪的遊客數量和入境航班數進量行了談判。
2013年,馬爾地夫加入了中國的「一帶一路」新措施,該新措施目標在建設港口和高速公路,來擴大亞洲、非洲和歐洲的貿易和中國的影響力。
備註:
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投資近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其範圍涵蓋中國歷史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行經的中國大陸、中亞、北亞和西亞、印度洋沿岸、地中海沿岸、南美洲、非洲、大西洋地區的重大開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