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在造船業的主導地位對美國的經濟與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根據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一份報告,中國已成為全球造船業的主導力量,掌控超過一半的商業市場,而美國的市場份額則驟降至僅0.1%。這種轉變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嚴重的經濟和國家安全風險。

2024年,一家中國造船企業建造的商船噸位超過了二戰以來美國整個造船業的總和。當前,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商船隊,其海軍規模也位居世界前列,其海軍軍艦數量已超越美國,儘管美國在導彈驅逐艦方面仍具優勢。 

報告中特別提及中國國有企業——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CSSC)的崛起,該集團利用北京的「軍民融合」戰略,模糊商業與國防造船的界線,迅速壯大。CSSC不僅承接大量的國內軍艦訂單,也向包括丹麥、法國、希臘、日本和韓國等美國盟國銷售大量的商船,間接為中國海軍擴張提供資金。 

為因應中國的造船業優勢,CSIS建議美國採取短期和長期的措施。短期措施包括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徵收停泊費,並切斷與CSSC的商務金融聯繫。長期措施則應著重重建美國的造船業,並與盟國合作,擴大非中國的造船產能,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美國政府也開始在推動關稅與制裁,以對抗中國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