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博幼基金會關於俄羅斯的進一步介紹

博幼基金會很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介紹了很多國家。上一集已經介紹了俄羅斯的最早起源,現在請各位再看兩集。我本人一直好奇,俄羅斯被蒙古人統治了幾百年,但為何沒有在俄羅斯境內留下什麼遺跡?各位看了這兩集以後,應該會對這個國家的歷史有較深切的了解。

博幼通識教材(14)世界第一大國俄羅斯的起源(下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家有聽說過「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名言嗎?這是中國的經典小說《三國演義》的開場白,任何團體都有聚散離合,國家當然不例外。我們後半的故事,就來看羅斯公國是如何走向分裂、以至於最終的消滅。

衰弱的帝國

上集提到,基輔羅斯選擇改信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後來的東正教),這個選擇的表面理由,是東羅馬帝國首都的繁榮感動了基輔的國王;不過實際上,更重要理由應該這樣解讀:靠著與繁榮的東羅馬帝國貿易(或掠奪),使基輔獲得強大的經濟發展,成為統一羅斯人的中心,為此,他們才選擇了羅馬帝國的基督教。

然而,隨著時間前進,建國超過千年的東羅馬帝國,在這個時代反而正逐漸走向衰弱,尤其是西元七世紀出現的伊斯蘭教,迅速在東羅馬帝國邊境傳播,經過一兩百年的發展之後,使帝國邊疆的遊牧民族結合在一起,開始挑戰帝國的霸權。

而伴隨著伊斯蘭教的危機,令一件人類歷史上重大事件:基督教的十字軍東征也隨之發生;然而,歐洲西方的基督教國家派來的十字軍,不但沒有挽救東羅馬帝國,反而打破帝國壟斷東方與西方貿易的地位,使西歐商人得以建立自己的地中海貿易路線,瓜分東羅馬帝國原先獨佔歐洲人購買東方商品的利益,連帶使基輔公國失去經濟繁榮的基礎。

分裂的王國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承人規定這一點,成為基輔羅斯延續的致命傷:每一次基輔公王的繼承問題都會導致某種程度的內戰,這些內戰消耗基輔的財力、人力,好不容易獲得王位的勝利者,也只能繼承到一個更為衰弱的王權。

這樣的環境下,羅斯人自然再也難以維持統一的局面,就在十字軍東征發動的十一、十二世紀裡,原先的基輔公國可以說名存實亡,各地的貴族佔地為王,挑戰基輔大公的權力,進入他們的戰國時代,有的地方爭奪公國的統治權,與佔據基輔的人之間不斷征戰;也有一部分地區,趁此機會脫離公王統治,成為另一種獨立的共和國。

在統一之外

基輔羅斯公國的分裂,雖然是一個王國的衰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羅斯人佔據的這塊地區,本來就是歐洲與亞洲文化交會的一個多元地區,在此的人們可以透過交流來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相對來說,也很容易成為族群、文化的戰場。基輔羅斯興起時,依靠維京人勇於冒險犯難的精神,加上佔據東西方商路的利益,成為獨霸的力量;當這樣一枝獨秀的力量消失後,取而代之的又是百花齊放的狀態。

在基輔強大的時代中,政治上強大的國家可能曾經鑄造出統一的「羅斯人」民族,但隨著政權的衰弱,他們又重新成為各種不同的民族、國度,只有基督教與文字系統做為某種程度上的共通價值延續到今日。即使在今天,這塊地區仍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與俄羅斯,也許這樣的多元型態,才是這片土地上人們生活的真實面貌,而統一的國家,才是一種特殊狀態也說不一定。

蒙古人來襲:一個時代的終結

雖然進入分裂的時代,羅斯人的國家基輔仍未滅亡,它真正的末日,是從亞洲而來的噩夢:在西元1240年前後,東方草原上滾滾而來的蒙古騎兵,踏碎了他們路上的一切阻礙,即便羅斯人所有分裂的公王們聯合起來,也無法抵抗蒙古鐵騎,公王、軍隊、都市與平民都遭受致命打擊,羅斯人曾經輝煌的基輔公國從此畫下句點。羅斯人的公王要不被消滅,要不被迫成為蒙古金帳汗國(欽察汗國)的附屬;許多原先繁榮的都市,被侵略者的鐵蹄破壞殆盡;在此後,長達三百多年的時間裡,羅斯人只能屈服於蒙古人的控制之下。欽察汗國的首都遠在中亞,離現在的莫斯科相當之遠。

然而,蒙古人並非單純的毀滅者,他們是鼓勵貿易的遊牧民族,就像早年羅斯人的祖先維京人是乘船的商人一般,游牧帝國的蒙古人是草原上騎乘馬匹的大商人,他們建立新的貿易路線,為不同的地區帶來發展機會,後來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就是在蒙古人的時代裡繁榮起來;此外,蒙古帝國也建立起羅斯與亞洲草原的遊牧國家之間的聯繫,開啟未來俄羅斯帝國擴張到這些地區的契機。

另外,特別值得一說的是,我們故事中一直看到這些人都被稱為「羅斯」人,但中文對這個國家的稱呼卻是「俄羅斯」,俄羅斯究竟從哪來呢?實際上,無論俄羅斯或羅斯,原文的發音都只有「羅斯(Rus)」,而正是連接東方亞洲與西方歐洲世界的蒙古人,把羅斯人的故事帶到中國,這個「俄」的聲音,是蒙古語在講專有名詞時必須加上的前綴音(不妨把它想像成英文的冠詞the),這在翻譯成中文時被保留下來,從此「俄」羅斯就成為中文裡「羅斯人」的翻譯。

俄羅斯在哪裡?

故事到這裡,俄羅斯人最早的國家基輔羅斯,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蒙古人統治下的各個部族、都市,基輔留給羅斯人除了歷史故事外,就剩基督教文化以及基督教並存的羅馬國家概念。

那我們現代的俄羅斯究竟從哪裡開始呢?在基督教的羅馬帝國想像中,在遊牧民族的可汗國底下,即將出現一套混雜歐洲羅馬文化與亞洲游牧民族的新國家,這個國家將成為現代俄羅斯的前身,並成為世界級舞台的關鍵腳色,它的故事,就讓我們留待以後的故事分曉了。


博幼通識教材(15)莫斯科的崛起

蒙古人的統治

在蒙古人入侵基輔羅斯後,建立了「金帳汗國」,而過去的俄羅斯人公王,雖然仍有伏拉迪米爾-蘇茲達爾大公號稱「全羅斯人」的公王,但這個稱號卻必須由金帳汗國冊封,沒有真正的自主權。

然而另一方面,蒙古人的統治,相對其他文化而言,卻較為鬆散;他們在戰爭中也許暴虐而無情,但對於屈服的對手,蒙古人不實行嚴格的統治,只要願意上交稅金、接受軍事徵召與偶爾的政治命令,他們對征服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都有很大的包容性,甚至允許原本當地的王公貴族保有自己的軍隊與國家制度。

換句話說,表面上基輔公國的大片土地受蒙古人的金帳汗國支配,實際上,除了東邊適合游牧部落生活的草原地帶外,大多數地區反而呈現「家裡沒老大」的情況,例如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俄羅斯人就被新崛起的立陶宛人取代,建立新的立陶宛公國;原先俄羅斯人發展最好的基輔一帶,倒成為金帳汗國與新興波蘭、立陶宛間的「邊境」,陷入邊緣化的危機。

蒙古人打破俄羅斯人原本的秩序,但沒有取代這個秩序,這使本來基輔羅斯體制下較邊緣的公國得到發展機會,未來的俄羅斯帝國,就是從這些原本只是「邊陲小國」之一的「莫斯科公國」發展而來。

圖 1金帳汗國興盛時的月即別汗(Öz-Beg Khan)畫像

邊境的小城

之前的故事中,提到基輔羅斯最初強大的原因之一,是佔據了東羅馬帝國與北方波羅的海之間的貿易路線,在這條約略是南北方向的貿易路線上,無論是波羅的海沿岸的城市,或者是通往黑海的河流集散地,都可說相當重要;相對的,位在基輔羅斯東北的莫斯科,就是一個開發較少的邊境小鎮。

然而,蒙古人的入侵帶來另一種新的發展:從亞洲通往歐洲的東西向路線,新路線的出現帶給莫斯科新的機會,在這條蒙古人的貿易路線上,它是新的中心!

圖 2金帳汗國、莫斯科以及俄羅斯公國群相對位置圖

最初,莫斯科只是基輔羅斯國邊境廣大森林地區裡面的一個小小貿易城鎮,它得名於所在地的河流:莫斯科河,而這條河流又是歐洲最長河──伏爾加河的支流之一,這條伏爾加河起源於莫斯科西北方,它的各個支流幾乎遍布整個東歐大平原,可以說是現代俄羅斯境內的血脈。

然而,在莫斯科崛起的時代,伏爾加河的流域大多還是原始的森林、草原,並不是那些強大國家們發展的中心。不過,就如同早年羅斯人的維京祖先那樣,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就會成為他們的貿易基地,莫斯科的位置也不例外,一開始雖然這個據點不大,但由於四面都是森林、河流,易於防守,這個城鎮就成為某一個迷你的羅斯人公王領地,甚至逐漸發展成一個小小的獨立國,直到蒙古人入侵時,轉變才真正到來。

蒙古人的「錢袋」

莫斯科崛起的故事有許多的曲折,但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早期莫斯科發跡的方式,其實就是「西瓜靠大邊」這一招:在西元1300年開始發展的莫斯科公國,最初只不過是另一個強大的公國──伏拉迪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國的一部分,莫斯科的第一任公王,只是這個大公國裡繼承權最低的小兒子丹尼爾(Daniel)罷了。

然而,到了第二任公王尤里(Yury)以後,這個公國開始積極地爭取蒙古人的支持,尤里親自到金帳汗國中拉攏關係,最後贏得了著名的月即別汗(Öz-Beg Khan)的青睞,迎娶大汗的妹妹為妻子,從此爭取到了金帳汗國對莫斯科的支援,最後甚至得到了代替蒙古人對各個俄羅斯公國「代收稅金」的權力,儘管因此遭到其他俄羅斯公王的厭惡以及挑戰,後來的幾位莫斯科公王卻都能巧妙地周旋在這些公王與蒙古人之間,或利用陰謀詭計陷害其他公王,讓他們遭到蒙古人的懲罰而被消滅或肅清。

到了西元1330年,第三代莫斯科公王伊凡一世(Ivan I)的時代,莫斯科公國已經藉著這種利用蒙古人威勢、權力的方式,加上三代公王的積極努力,成為所有俄羅斯公國中,最富有的強大公國,伊凡一世替蒙古人收取稅金的貪婪樣貌,甚至被當時的俄羅斯人取了「錢袋(Kalita)」這個綽號,以「錢袋子伊凡」在俄羅斯的歷史上著稱。

圖 3 壯麗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但伊凡並非僅僅一味歛聚錢財,他也很會利用金錢來拉攏盟友、擴張勢力,在他任內開始了今日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石造教堂的建設,同時他利用錢財收買鄰近較小的公國,最後爭取到當時羅馬東正教地位最高的督主教(英文Exarch,相當於俄羅斯人信仰的最高領導人)聖彼得主教從基輔移座到莫斯科,使莫斯科逐漸獲得俄羅斯人信仰中心的地位。

西方來的挑戰

就跟大多數人的生命一樣,國家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莫斯科當然也不例外,除了有蒙古人強力的支配,在俄羅斯諸國之間,也有許多與它對抗的冤家。

莫斯科的冤家,就是位在莫斯科城西方的特維爾(Tver)公國,這兩個國家之間的距離不遠,幾乎可以說是彼此鄰接,它們彼此之間的仇恨,則要從二代莫斯科大公尤里開始說起。話說尤里為了爭取全俄羅斯大公的地位,特地前往金帳汗國拉攏蒙古人,而在此之前,蒙古人任命的大公,就是特維爾的米海爾(Mikhail)大公。

想當然耳,米海爾大公不會乖乖地放棄全俄羅斯人大公的身分,當尤里帶著蒙古人的援軍兵臨特維爾城時,米海爾也找來了另一個外援:立陶宛公國。

這個立陶宛公國,當時正處於發展的高峰,他們從西元13世紀開始嶄露頭角,很快地就成為東歐地區的霸主之一,後來甚至佔領了俄羅斯人過去的首都基輔,代替俄羅斯人成為波羅的海到黑海貿易路線的控制者。

於是,莫斯科公國與特維爾公國間爭王的背後,也是金帳汗國與立陶宛公國間的角力。然而,這個時代主宰俄羅斯人的終究是強大的蒙古人,特維爾人雖然靠著立陶宛人的援助擊退來犯的尤里,卻仍然必須爭取蒙古人的任命,可憐的米海爾在此時卻受到了尤里的陰謀陷害:尤里在蒙古大汗面前指控米海爾大公毒害了尤里的妻子(也就是月即別汗的妹妹),戰爭勝利的米海爾反而在金帳汗國首都新薩萊被審判處死,而戰敗的尤里則繼續當他的「全俄羅斯人的公王」。

這場爭執,開啟了莫斯科公國、特維爾公國、蒙古人以及西方立陶宛人四方之間,將近兩百年的合縱、連橫故事,其中充滿了勇氣、陰謀與背叛,這段故事,就讓我們留待下次再說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