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考試不該考自然,更不該誤導學生‧我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候學〈楓橋夜泊〉這首詩,可是我知道當時的老師沒有詳細的解釋「月落烏啼霜滿天」這句話 的意義,回想起來,這也不是一時能夠解釋清楚的,而是要我們去體會‧現在把這首詩當成與自然有關的題目來考學生,實在令我感到困惑,我如果是小孩子,一定 不知如何作答,怪不得我們的學生無法很快樂的學習。
國語日報 大家談教育 自然景象VS.意境 國文考題的出題省思 104年1月28日
我們從小就會背〈楓橋夜泊〉這首詩,我記憶中,當時的老師就叫我們背,也沒有詳細的解釋每一句的意義。沒想到最近有小學生的家長告訴我,孩子的國文考題是問這首詩中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所形容的情景是在深秋還是初秋?我現在就來討論這個題目。
對臺灣的學生來說,大多數人根本沒看過霜,城裡的學生更是如此,大概要到山裡面才能看得到霜。既然看不到,就不會知道是深秋還是初秋可以看到霜。何況在臺灣,現在的氣候變化使秋天跟夏天差不多。
考國文不該考到你對自然觀察的能力,初秋還是深秋是自然科可以出的題目。一個人國文好,不見得他的自然好,為什麼考國文要扯到自然?我一直發現部分國文教 師喜歡將中國的詩詞和自然連在一起,一首詩裡頭提到一種花,就問這種花是何時開的,有的時候還問這首詩所形容的情境是夏季還是秋季?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現 象。
我們再冷靜一點的想,月落烏啼霜滿天到底是在形容一個自然界的景象還是一種意境?試問,月亮已經往下沉,可見得是深夜,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烏鴉會在深夜啼叫 的。貓頭鷹和夜鷺是我所知道會在夜間叫的鳥,其他的鳥類大概都去睡覺了。至於霜滿天,更是不合自然現象。霜永遠是在草地上,世界上沒有人看過滿天的霜,因 此我們應該知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是描寫一種意境,這種意境只能意會,不能解釋。
所以我認為我們實在不要太過刁難學生,出這些意義不明的國文考題。國文就是國文,不該和自然連在一起。中國的詩詞和中國的山水畫一樣,描寫的都是一種意境,絕對不是自然景象,國文教師為什麼不能如此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