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記得很多年前報紙的頭條新聞就是「聯招走入歷史」,這是一件大事,因為有很多人認為聯招罪大惡極,聯招走入歷史之後,國家的教育從此走上正途。現在我們來看看,聯招究竟消失了沒有。
聯招不見了以後,取而代之的是兩種考試,(1)學力測驗、(2)指定考試。兩種考試都是同一時間,同一考卷,而且指定考試是統一分發的,所以我們可以說,至少指定考試絕對就是過去的聯招。現在我們來看學力測驗,學力測驗考完以後,學生會拿到一個成績單,可是它並不能夠憑此成績單直接申請學校,學生要在一個時間以前填六個志願,而且只准填六個志願,多一個都不行。填好以後,資料會送到中正大學,中正大學會根據學生在學力測驗的成績以及所申請的志願,對於每一個志願,他們會把所有申請這一個系的人排列出來。比方說,這個系有30個名額,中正大學會選出前90名,如果學生在這90名之內,就有面試的機會,如果學生被排在90名之外,就沒有機會。也就是說,對這個志願而言,是落榜了。
所以我們可以問,雖然聯招的名字消失了,可是它的精神仍然存在,因為即使學生要申請一所學校的某一科系,也要先經過一個統一的考試,經過一個統一的篩選制度,才有資格進入面試階段。這不是聯招是什麼?如果學生不想找這個麻煩,就只好參加指定考試,那就更加是聯招了。所以我認為聯招不僅沒有消失,而且變本加厲,它和莘莘學子的入學有密切的關係。
如果學生有面試的機會,就要繳交報名費,如果一個學生有很多面試的機會,就要繳交很多報名費。他還要付出很多旅費以及住宿費,更要花錢準備自傳等資料,注意面試的時間。如果所填的a系和b系面試的時間起衝突,恐怕也只能放棄某一個系。
最嚴重的是,任何一個學生只能填六個志願,如果是頂尖的學生當然沒有問題,如果是考得非常不好的學生也沒有的問題,就選一些冷門的科系,一定會上。可是對於80%的學生而言,要如何選填六個志願,變成了一個極大的問題。比方說,一個學生拿到成績單以後就會參考補習班的落點分析,根據這個分析填志願,可是相當多的人都會如此做,因此所選擇的科系,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熱門的科系,又上不了了。這有點像我們在過年期間聽廣播說,某某公路現在暢通,這個消息一出,所有的車全跑到這條公路上,這條路馬上就塞車了。如果我們要保證自己能夠上某個科系,最保險的方法乃是選一個大家並沒有非常重視的科系。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國家一定有非常多的人是高分低就了。
所以,聯招不僅沒有消失,還變成了高中畢業生賭博的參考資料。對學生來講,是一件不利的事,對很多的大學科系來講,問題更加嚴重。因為大家的賭博心理作祟,一個科系的學生會發生嚴重的參差不齊現象。
我們該問的是,為什麼要找這麼大的麻煩?既然聯招名亡而實存,何不乾脆恢復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