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 (49) 教育最好的特色是將孩子的基本學問教好

前幾年,有一位小學校長來找我,他的學校學生人數非常少,教育當局威脅要裁併這所學校,但是教育局又說如果學校有特色,就可以繼續生存下去。我問他打算使他的小學有什麼特色,他無可奈何地說,他要教小孩子踢毽子,以後大官來的時候可以表演。他也可以選另一個特色,教孩子們認識昆蟲。

我問他:「將孩子教好算不算特色?」這位校長苦笑地說:「大官不認為這是特色。」

我曾經遇過一所國中校長,他說他們學校裡有不少學生來自一種“實驗型”的小學,這些小學採取相當自由的教學,孩子如果不想唸這門課,他可以不唸,出去玩。據說這種自由教育可以使得孩子不至於成天死唸書,會思考,將來長大以後有創意。但是這些孩子在國中根本跟不上,考高中時一敗塗地,有些家長說沒關係的,可以將孩子送到美國去唸書。校長警告家長,這些孩子英文和數學都很差,難道美國的高中不需要英文和數學的程度嗎?好多家長事後非常後悔,他們發現孩子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不能沒有基礎能力的。

最近令我感到不安的是,教育部官員非常鼓勵學校在體育上發展特色。叫孩子多運動當然是好事,但是很多小學生因為在體育上有天份而被校方抓去勤加練習,因此什麼課都可以不上,這是我最擔心的事。幾十年前,我國有一個名揚國際的少棒球隊,國家社會對他們讚譽有加,也給了他們相當大的榮譽,可是就沒有給他們很好的國英數教育。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因為沒有足夠的競爭力而情況非常不好,談起來會引人傷心。清大電機系有一位吳誠文教授,他小時候也是少棒國手,他沒有因為體育而荒廢學業,他在學術界有很高的地位,得過教育部學術獎,目前是國家講座教授,也是清大的副校長。從他的例子可以看出,學校是可以重視體育的,但是一定要同時注意孩子的國文、英文和數學,使孩子們有基本功夫,將來長大成人才有競爭力,在社會上可以生存。

最近有一位教育部官員到偏鄉學校去向學生家長宣講辦學必須要有特色,沒有想到一位家長問那位官員:「你所說的那些特色對我的小孩有何好處?他將來能靠這種特色而有足夠的競爭力嗎?我絕不會准許我的孩子因為參加了那些活動而荒廢學業。」那位官員聽了這番話,好像非常訝異,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我們政府應該堅持一個原則:將孩子的基本學問教好是最好的特色。沒有將孩子的基本學問教好是最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