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 (71) 即使大學教授也不一定能夠審中學課綱

我認為中學生和小學生都不適合作為課綱審議委員,可是我要解釋的是,即使大學教授,也不一定能夠審查中學和小學的課綱。因為要審查課綱,一定要有學識,但是也要有經驗,比方說,我們在教國中物理的時候,就會發生很多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乃是我們希望學生懂得一些觀念,可是要懂得這個觀念可能會牽涉到某一種數學,而當年級的國中生並沒有學過這種數學,所以我們就必須要非常小心。如果我們找到一位大學教授來主導,他會覺得這些學問都簡單得不得了,根本不值得討論,列入課綱就可以了。

我現在舉一個例子。現在的國中二年級學生要學直線方程式,在我看來,要對直線方程式非常了解,最好要懂得何謂斜率。可是要懂斜率,就要懂得三角函數,國中二年級的學生是不懂三角函數的,所以現在的國中二年級學生學直線方程式的時候,其實是感覺到很困難的。

再舉一個例子。現在的小學生就要學會2-3,對小學生而言,22還可以接受,2-3實在是非常難以了解。我如果是小學生,一定也不懂這是怎麽回事。這一定是某一位大學教授搞出來的結果。

有學問的人不一定能夠審課綱,我們還需要有經驗。至於學生能不能審?在我看來,學生頂多可以發表意見而已,高中生可以說他當年學國中數學的時候所遭遇到的困惑,可是國中生和小學生,我就不懂他們能表示什麼意見?

更重要的是,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如何產生?這恐怕是最大問題。哪些學生可以代表我們的全體學生?如果這些學生都是可以進台大的學生,那絕對不對。可是如果學生全部都是程度非常差的學生,顯然也是不對。

我這一輩子沒有被請去審課綱,如果我被請的話,我要建議我們應該有不同的課綱,讓聰明的孩子學到相當難的學問,不夠聰明的孩子只要學到最基本的學問。現在訂出同一個課綱,一定犧牲了不夠聰明的孩子。根據我的經驗,不夠聰明的孩子是永遠落後在課綱後面的,也就是說,他上課的時候其實是聽不太懂的。如果有人幫助他,他可以在學期結束以後的幾個月內,把那些不懂的科目補起來。不過這種幸運的學生是不多的,大多數的這類學生就放棄念書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知道,課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仍然應該由有經驗又有學問的老師來主導。大學教授應該只能夠提供意見,絕對不可以主導。

我也希望我們的課綱可以分級,可是這大概是永遠做不到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