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 (83) 考招改革搶學生……又在搞教改了

我們國家是一個教改的國家,總有人不停地在做教改的工作,問題是教改永遠是在改入學的方式,而永遠不管我國學生到底學得好不好。最近台大的校務會議反對招聯會的決定,我的直覺是目前很多大學的問題不在於如何招收學生,而是在於如何搶到學生,教育部公布了很多大學有大量的缺額,招聯會改大學的入學方法恐怕對於這些大學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對於考生,尤其是弱勢的考生,招聯會的決定卻是有很大關係的。

招聯會一個決定是要將申請入學的名額擴張到80%,申請入學對於弱勢學生絕對不利,因為申請每一個學校都是要錢的,而且只准填6個志願,如何選擇又是問題。申請入學往往要口試,弱勢孩子一定會對於口試所要付出的交通費、住宿費等等感到煩惱。

還有一個有關「P」的問題,所謂P者,乃portfolio也。意思是說將來所有的學生都會有一個學習檔案,記錄各種花樣,包含你有沒有參加什麼比賽、有沒有參加什麼社團、有沒有學習什麼特別的項目,比方說會不會拉大提琴。這種事情對於我們弱勢的孩子絕對是不利的,他們根本搞不清楚該怎麼做,很多比賽也不是免費的。聽說現在已經有一些補習班專門幫忙孩子從小就設計全套的P,當然弱勢孩子的P是不會好看的。

我們有一些教授過份地強調多元,多元學習是對的,多元入學是極有問題的。我們在大學教書,有的時候碰到一些非常奇怪的學生,考試考得糟到極點。做教授的人只管學生會不會學習,如果你靠拉小提琴進入電機系,結果因為數學太差而什麼都學不會,最後被退學,當年的多元入學方法幫助了學生入學,結果害得這位學生被退學。

據說以後大學招生要配合12年國教課綱,所以有些孩子會寫程式,招聯會希望大學可以優先考慮這種孩子,有些家長本來就會寫程式,他們的孩子當然一定也很容易地學會寫程式。可以想見的是,很多城市都會有寫程式的補習班出現,問題是偏鄉高中的孩子能夠學好寫程式嗎?這種過分有理想的做法使我想起12年國教忽然規定進高中要考英文聽力,我本人深深地知道,偏鄉孩子讀課本的英文已經就非常吃力,英聽是雪上加霜。將來大學要看你會不會寫程式,偏鄉的高中孩子只好嘆息了。

大學校長們應該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學資訊有關的科系畢業生中有多少人是會寫程式的?大學校長們的工作應該是要提升學生的品質,而不是在成天研究如何招收學生。

我們國家實在也應該跳出一個迷思,那就是不斷地修改入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競爭力,我非常擔心這件事。因為每次修改以後,學生的壓力好像更加大了!壓力雖然大了,競爭力卻未見提高。教改改來改去,補習班越來越多,台北市2005年有1656家補習班,2014年增加到2773家補習班;金門縣2005年有10家,2014年有27家補習班。教育界有很多的工作該做,實在不必再搞教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