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常常碰到一些已經在國中的孩子,但是他們英文和數學的程度都非常之差。舉個例來說,有一個小孩會寫出「I is」的句子,可是他對學英文並沒有排斥。因為很有耐心的老師會從最基本的文法教起,這個孩子學得很快,不久就對於be動詞完全可以正確使用了。遺憾的是,他即將升上國二,還有2年就要從國中畢業,當他畢業的時候,他的英文和數學雖然有進步,但是一定仍然落後於很多的學生,考會考也絕對不會有好的成績。
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孩子沒有學好,絕對不能說這個孩子不用功。其實真正的事實是,在某一個階段他落後了,但是沒有人幫他的忙。以後當然他照樣升級,看上去他的學業程度應該越來越好,其實他完全跟不上,上課的時候是鴨子聽雷。
這種孩子將來一定不可能有什麼競爭力,對於國家社會不可能有非常好的貢獻。我要在此很嚴肅地講,我們不能怪這個孩子,因為他不是不肯念書的孩子,只是在學校裡他聽不懂而已。
所有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義務教育沒有任何的品質管制,再差的學生也每年升級。政府一再強調要快樂學習,因此不會對學生有任何的要求。我們的確不應該對學生有過分的要求,因為學生的資質是不同的。但是學生實在有權利學會最基本的學識,老師也有絕對的義務要教會學生最基本的學識。
這應該不是難事,因為學生的學業程度嚴重落後往往發生在小的學校裡。這種小學校,一個老師不會有太多的學生,所以應該有能力使孩子有最基本的學識。可惜很多偏鄉的孩子,不知何故,沒有什麼基本的能力。
我希望教育部長能夠告訴所有的小學老師,政府無意要求所有的學生都有非常好的學業程度,但是他們一定要保證學生有基本的學識。我們假想,有一個小學使所有的孩子有基本的能力,另外一所小學有學生畢業的時候,連abc都寫不全。照目前的制度,這兩所小學的校長和老師的待遇是一樣的。這種制度充分顯示政府對於孩子的基本學識根本是無所謂的。小孩子沒有學好,多半來自弱勢家庭,政府官員不太會碰到這些孩子,國家的菁英分子也碰不到這些孩子,所以國家在教育上就沒有品質管制的機制。
小學生畢業的時候程度不好,國中的老師就無法可施矣。孩子長大成人,收入不高,往往是因為他的學識是不夠的,值得大家的同情。我仍然要說,這往往不是他的錯,政府要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