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 (113) 一個值得讚揚的學校——內思高工

評鑑一所學校,最重要的不是看這所學校出了多少厲害的學生,而應該看這所學校有沒有給學生最基本的能力。我一直鼓吹這個想法,因為我曾經發現很多資訊系的學生不會寫程式,電機系的學生不會設計線路,英文系的學生寫英文句子錯誤百出,而且錯得非常離譜。可是,好像也沒有什麼學校同意我的想法。

最近我發現,在新竹縣新埔鎮的內思高工卻完全有這種想法。內思高工有一本「内思基本能力教師評量手冊」,手冊中對於各個科目都訂有基本能力認證的指標。比方說,高一的數學必須要學會有關三角函數的一些問題,高二數學必須懂得座標的轉換問題。對於英文,內思高工也有基本能力的指標,他們將高一、高二及高三學生應該會寫的英文句子列出來了。

內思高工全是工科,對於高一和高二的每一科目,他們也有很詳細的規定。比方說,高三機械科就要懂得操作工具機,高三資訊科要會設定server,高三電子科要懂得簡單的應用程式設計,高三電機科要能夠了解機電整合機台的構造,高三多媒體設計科則是要能學會立體製圖。

除此以外,內思高工的學生當然要讀物理、化學、體育和倫理,這些科目的基本能力,這本手冊上也都有說明。

我看了這本手冊以後,非常感動,因為內思高工顯然是一個有品質管制觀念的學校。很多學校喜歡講一些大話,說他有什麼偉大的制度,教了什麼課,就不敢說學生究竟有沒有基本能力。也不能怪很多學校(包含大學在內)都不理會學生究竟學會基本能力沒有,因為教育部從來不評鑑這一點。也就是說,一位電機系學生不會設計最基本的線路,也沒有人會責備這所學校的教授。

我希望教育部能夠重視內思高工的做法,內思高工的做法沒有任何的唱高調,他們所訂的基本能力合乎學生的程度,但是又非常具體,也就是說,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至少都學會了不少的學問。如果全國的小學就有這種機制,我們的小學生畢業的時候應該都相當不錯了,不至於像現在的狀況,很多小學生abc寫不全,數學連減法都不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