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專欄 (04) 鳥(The Birds)

年紀大一點的人,多半看過《鳥》這部電影,這是大導演希區考克的作品,故事是講大批的海鷗攻擊加州海邊的一個小鎮。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什麼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拍攝的特效,鳥又不能訓練牠演戲的,因此我一直好奇這部電影的一些場面是如何完成的。

很少人知道《鳥》這部電影是根據一篇短篇小說改寫的,原作者是英國的著名小說家莫里哀(Daphne Du Maurier),這位女作家的另一部小說《Rebecca》(蝴蝶夢)也被搬上銀幕,由希區考克導演,這部電影就好看得多了。

 

英國的女作家不但能寫愛情故事,也會寫科幻小說,《科學怪人》(Frankestain)就是瑪麗雪萊的作品,她是大詩人雪萊的太太。

莫里哀的《鳥》比希區考克的電影故事好看多了。英國小說的場景往往是鄉下的荒原,這部小說也不例外。故事發生在英國海邊一個很荒涼的地方,時間應該是初冬。故事的主角納特是一個在大戰中受了傷的人,他不能做過重的粗工,但仍能替當地的農人做事。他喜歡在鄉下獨自工作,欣賞海浪拍岸,也欣賞當地的鳥在田野覓食。

可是這一次情形不同了,大批的鳥飛到了他居住的地方,也開始攻擊人類。故事只有兩三天的時間,但已有足夠的題材讓作者發揮。

莫里哀形容鳥的攻擊是經過協調的,而且顯然是有策劃的,一旦開始,所有的鳥都會參加,一旦停止,所有的鳥一起停止攻擊。不同的鳥會攻擊不同的目標。

任何攻擊都要付出代價,鳥的攻擊也是如此,因此很多鳥採用了自殺性攻擊。從前我讀這部小說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最近再讀,發現了這一點。很多新聞會提到自殺性攻擊,沒有想到莫里哀早就有這種想法。

納特發現鳥類攻擊以後,他的反應很單純,那就是他必須保護他的家人,因此他的工作是加強房子的門窗,使它們更加堅固。他的鄰居卻不作此想,他們見鳥欣喜,回家去拿獵槍,準備吃鳥大餐。他們認為他們絕對可以打敗鳥類,其結果是他們都慘死於鳥的攻擊。

莫里哀描寫了當地人的反應,他們都認為這些鳥是外來的鳥,來自於北方,這當然暗示攻擊是來自蘇聯的。納特告訴他們,這些鳥都是英國當地土生土長的鳥。莫里哀也不勝其煩的列出所有鳥的名字,顯然牠們都是英國鳥。

他們住在鄉下,靠收音機和政府聯絡。一開始倫敦的廣播說倫敦忽然飛進很多鳥,棲息在各地,引起很多路人的注意。第二次廣播說英國全國各地都發生這種現象。第三次廣播說英國已經進入緊急狀況,請全國人民入夜以後關緊門窗,不得外出,也請國人等待第二天清晨七點鐘的廣播。納特和他的太太在飽受鳥攻擊的夜晚以後,就打開收音機,但是從此以後收音機聽不到任何的東西,連音樂都沒有了。

小說結束的場景是夜晚,納特一家人躲在屋內,屋外鳥類的攻擊已經開始,小鳥攻擊窗子,大鳥攻擊較厚重的門。納特坐在火爐旁邊,拿出香菸包才發現菸已抽完,而且他也沒有儲備任何香菸,所以這部小說的結束語是「他將空菸包丟進了火爐裡,看它被燒掉。」

這使我想起《白鯨記》的最後一句話,「他沒有找到他的兒子,卻救起了另外一個孤兒。」好的小說結束語往往是非常精彩的。

我們現在每天看新聞,都會看到一些事情,自殺性攻擊、協調得非常好的攻擊、攻擊者非外人,乃是土生土長的人、應付攻擊靠武力行不行,這些事情六十年前莫里哀就討論過了。

我之所以要介紹這部小說,因為它有它的時代意義,而且也比電影好看多了。還有一點,我喜歡看英國小說,因為英國小說裡常常描寫英國的鄉村,而且都有一種蒼涼的美。

信不信由你,博幼基金會的同仁都在看這部小說,相當多的同仁每周看一小段原文,然後將它翻成中文。以下就是一位同仁翻譯的,他不是外文系畢業的。


Birds

by Daphne Du Maurier

Restlessness drove them to the skies again. Crying, whistling, calling, they skimmed the placid sea and left the shore.

Make haste, make speed, hurry and begone; yet where, and to what purpose? The restless urge of autumn, unsatisfying, sad, had put a spell upon them, and they must spill themselves of motion before winter came.

Perhaps, thought Nat, a message comes to the birds in autumn, like a warning. Winter is coming. Many of them will perish. And like people who, apprehensive of death before their time, drive themselves to work or folly, the birds do likewise; tomorrow we shall die.

The birds had been more restless than every this fall of the year. Their agitation more remarked because the days were still.

As Mr. Trigg’s tractor traced its path up and down the western hills, and Nat, hedging, saw it dip and turn, the whole machine and man upon it were momentarily lost in the great cloud of wheeling, crying birds.


不安的感覺驅使他們再次回到天空中,帶著類似哭喊的鳥鳴聲掠過平靜的海面,離開海岸。

匆匆忙忙地離去、目地是哪裡?目標又是什麼呢?秋天的不安、悲傷在他們身上下了詛咒,使得他們在冬天來臨前必須不斷地舞動著。

或許吧,Nat思考著,秋天時將訊息傳向鳥群們,彷彿是在警告他們冬天即將來臨。大部分的鳥兒將會消失死去,像人類一樣,會在生命盡頭時了解死亡即將來臨。迫使自己工作或做出傻事,鳥兒們也是,他們知道,生命終有盡頭。

這一年秋天,鳥群顯得更加不安焦躁。平靜的日子使他們的躁動更加顯著。

當Trigg先生駕著拖引機在西邊丘陵爬上爬下耕耘時,Nat看著他朝下翻轉。  

整部機器及人都暫時消失在這盤旋、呼喊的鳥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