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加油打氣專欄 (85) 軟板貼合機

我們有的時候要將很多軟板放到一個金屬的基板上,如圖一。

圖一

這個工作是要很精密的,公差是20um(一um等於一百萬分之一公尺)。我們必須將軟板的下面貼上一個壓力感測膠,然後再將軟板和壓力感測膠貼上離型膜,如圖二。

圖二

然後我們會用一種刀具將壓力感測膠的大小和軟板的大小切成一致。要知道離型膜的面積是很大的,可以說像一張很大的紙,上面貼了很多軟板,如圖三。

圖三

我們的任務是要將軟板從離型膜上拿走,移到金屬基板上,如圖四所示。

圖四

有一種方法是用真空的管子將軟板吸走,然後再放到金屬基板上。可是軟板的長度是20mm(1mm等於1千分之一公尺),寬度是3mm,而且形狀不一,所以用真空的管子是很難的。我們的工程師發明了一種用膠帶的方式,我們可以想像得到機器將膠帶黏上軟板,提起軟板,然後移動這個被黏上的軟板,放到金屬基板上。當然這個膠帶不能在同一個地方重複使用,因為這樣做會使得膠帶的黏性減低,所以我們用的是一種滾動式的膠帶,如圖五。

圖五

要注意兩件事,我們的膠帶必須對準軟板,因此我們的機器上裝有一個光學設備,利用影像處理的軟體可以使得膠帶落下的位置非常準確,移到金屬基板的時候也要利用這個設備,使得軟板落下的位置也是正確的。

當然,最麻煩的乃是膠帶本身的問題,可想而知膠帶不能太黏,因為太黏的話,事後將軟板放到金屬基板上以後就無法脫離軟板,但是黏度也不能不夠,不夠的話也提不起軟板了。

將軟板提起再放下的時間只有一千分之一秒,我們應該感到很高興台灣有這種相當精密的機械。所有的設計都是台灣的工程師完成的,零組件也是在台灣購買,膠帶上膠水的製造配方是根據公司的規格。這個機器之所以能夠很成功,膠水的配方其實是相當具有關鍵性的。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要製造出一個非常精密的機械,任何一個細節都要能夠把握住,不能只講大道理。我們也應該感謝我們的工程師花了很多的時間來發展這個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