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發光二極體在工業界叫做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是一個很重要的材料,我們很多的電子產品中都要用到OLED。OLED內部當然有很多的零組件,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銥金屬化合物。這種材料在過去我們是不會做的,最近我們的工程師在這方面有相當不錯的發展,而這個研究是在工業基礎發展之下執行的。
關於銥金屬研究的文獻中多次提及,所以我們的工程師第一步工作其實是看文件。銥金屬的化合物總有數千種,究竟哪些我們可以用,這必需經過經驗的工程師篩選,他們選出來以後再要經過另外一個手續,這個手續就是要決定哪一個銥金屬化合物適合用來作為OLED的發光材料。所謂合適,乃是指做出來的OLED可以長壽命,而且高性能。這道手續是用一個叫做Gaussian 9.0的軟體。
但是使用這個軟體不是很容易的事,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要製造OLED的發光材料,因此使用這個軟體必須要輸入相當正確的參數,不能盲目地做。如果沒有好的工程師,有這個軟體也沒有用。
在合成的部分,工程師必須選擇適當的溶劑、溫度和濃度,這都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實驗才能得到結果,因為這不是任何文件上所能找到的。
在很多年前我們的良率只有30%,現在已經到達了60%;在過去壽命是數千小時,現在高於20萬小時。所以我們可以說我們在這種材料上的發展是有很好的結果的。
我們的工程師在這種材料上已經工作了十年,工業基礎技術發展計畫支持了他們三年,這一類的材料發展需要累積經驗,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在短期之內奇蹟似地靠靈感做出一個壽命長、性能高的材料。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的是我們國家有不錯的材料工程師,他們替我們國家發展工業界必須要用的材料,也應該感激政府的工業基礎技術發展計畫。
希望大家知道,台灣有不少的工程師在做非常有意義的研究工作,也許他們所做的工作不耀眼,不是媒體一再強調的技術,可是虧得我們有這種工程師在做往下紮根的動作,唯有往下紮根,才可能往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