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加油打氣專欄 (146) 菇類的栽培

蘑菇和香菇都是我們常吃的食物,很少人知道其實所有的菇類都是一種微生物,這種微生物有幾個特性:(1) 不動、(2) 繁殖力強、(3) 可以在不良的環境中生存。菇類是真菌(fungus),酵母菌就是一種真菌。當然我們還有很多皮膚上的毛病是由真菌造成的。至於菇類,都是利用死掉的動植物,吸收其養分來長大。我們國家可以外銷菇類食物,當然我們並不是去田野中採取天然菇類,而是人工培養的。

以香菇為例,要生長香菇先要培養一種孢子,孢子有一點像植物的種子。在實驗室裡先要將孢子培養好而且一部份要保存起來。培養孢子的步驟如下:

(1) 將一個香菇的菇傘朝下,放在一個燒杯裡,下面放一張紙。

(2) 香菇裡頭的孢子就會落下來,如果每1cc中有1000個孢子,我們就將這些孢子放在培養基裡。這個培養基通常叫做馬鈴薯培養基,裡面有馬鈴薯汁、葡萄糖和洋菜。

(3) 孢子在培養基內就會生長出少量而小的菌絲,這就是我們常見的發芽動作。

(4) 一部分的菌絲就要放到試管裡保存起來,其他的就要被送去產生香菇。

要大量的產生香菇,我們的做法是要利用一種太空包,太空包是台灣發明的,製造太空包的設備也是台灣製作的。太空包是一個塑膠的袋子,必須耐高溫也耐高壓,裡面有木屑、米糠、小麥麩皮、水和碳酸鈣。

太空包先要經過高溫高壓殺菌的處理,然後再加以冷卻至常溫。

冷卻到常溫以後,我們可以將香菇的菌絲放入太空包,這叫做接種。

一個月以後,就會有很多而且很大的菌絲。

菌絲如何成為香菇?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利用日夜溫差大,如果天氣正好有這種條件,就可以天然地長出香菇。

如果沒有這種條件,就要在人工菇舍裡培養香菇。這種人工菇舍裡有溫度、濕度等等控制。

不僅僅是香菇,其他的菇類也都有不同的菇舍。

當我們把菌絲放到太空包時,其實需要一種載體,這種載體多半是木屑和小麥粒,這種載體是所謂的固態載體,有的時候我們也叫這種菌種為固態菌種。在台灣,新的方法是液態菌種,也就是菌絲放在液體內,這個液體裡面有葡萄糖、澱粉、玉米粉和酵母粉,這種液體和菌絲都放在發酵槽裡,菌絲會慢慢變成圓球體,如果每1cc有1000個圓球體,就可以放到太空包裡面去。這種液態菌種的培養方式可以大幅度縮短菌種製程。

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國家的農業已經往科學化方向走去,農業也是需要很深的學問和很好的技術。以菇類的製作就可以看出農業和工業的區別越來越小,虧得我們國家有相當多的農業專家在不停地改良農業產品的製作,我們應該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