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公立學校只照顧了菁英

陳水扁總統對於學費與升學主義,提出了新的見解,他說由於普設大學,升學的壓力已經減輕,因為幾乎人人都可以讀大學,同時總統也說,我們應該將大學教育看成一種投資,必須事先做好財務的規劃。同時談到學費和升學主義,是正確的做法。

因為我國青年學子之所以感受到如此大的升學壓力,為了要進入好一點的學校,我們的國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必須花上好多時間和精力來準備考試,不是因為我們高中不夠,更不是因為我們的大學不夠,而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學費制度,使他們一定會感受到沉重的壓力。

以國中畢業生為例,如果功課不夠好,就考不上公立的高中職,只好去念私立的高中職,但是私立高中職學雜費總在三萬多一學期,甚至超過國立大學的學雜費,如果你家境不好,如何念得起?難怪國中生必須努力用功,拚命要進入公立高中職。

大學也是如此,我國大學之多,全世界少有,照說,既然人人都可以進大學,為什麼大家要如此用功?補習班的生意仍然如此之好?道理又很簡單,國立大學學雜費遠低於私立大學的學雜費,而物資、設備、師生比等等,又都超過了私立大學,高中畢業生對於這件事知道得非常清楚,他們當然只好拼命讀書了。他們並不是個個都是愛慕虛榮的人,他們只是知道考上國立大學以後,不但少交學費,而且的確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誰能夠念書念得比較好?從各種統計來看,家長社經地位高的孩子往往會念得比較好。舉英文為例,小孩子初進國中,立刻就會發現班上有些學生英文已經很好,為什麼?有些是靠父母平時教的,較多的是因為父母早就將他們送進了補習班。不僅英文如此,數學、自然這些科目,有補習和沒有補習,學生程度會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我們檢查一下國立大學同學的家庭背景,我們一下子就會發現這些孩子來自社經地位比較高的家庭。

在我國,我們可以說,有錢人的孩子念便宜的公立學校,而沒錢的孩子常被迫去念昂貴的私立學校,這在全世界應該是絕無僅有的。

歐洲幾乎沒有私立大學,加拿大、紐西蘭和澳洲也很少,澳洲的天主教大學也是國立的,美國是少數有非常好私立大學的國家,可是,在美國,私立大學卻不是窮人被迫念的學校,進入哈佛的學生,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很有錢,少數清寒子弟,一定要功課特別好而拿到了獎學金。如果你沒有錢,不用擔心,公立的大學到處都是。

美國的公立大學有專門為菁英份子設的,像加州大學、密西根大學、伊利諾大學,都辦得有聲有色,整個密西根州,甚至根本沒有所謂長春藤型的貴族化私立大學。但是你如果功課不夠好,每一個州,每一個城市都設立了非菁英份子念的大學。總而言之,我國一切學美國,設立了好多私立大學,但是我們的弱勢學生,不論是課業上的弱勢,或是經濟上的弱勢,都不能進入國立大學或公立高中。我必須在此沉痛指出,這種現象是違反社會公義的。

但我又要說,這種現象絕非目前的政府所造成的。這種現象,已經存在很久了。我們不能讓目前的政府負起所有的責任來。

也許陳總統的意思是:何必人人都要去念大學?陳總統好像在字裡行間暗示高中生不必人人都立刻上大學,何不去找個工作做?儲蓄夠了再來念大學不遲。

這使我想起歐洲聯盟所做的一項統計,他們發現芬蘭大學生的收入比非大學生的收入,只多了百分之三。這絕對不是指芬蘭的大學生學藝不精,所以薪水不高,而是指芬蘭非大學生的程度相當高。另一個例子是荷蘭,他們大學生比率遠遠低於我國,但是荷蘭的國民所得卻遠遠地超過了我們,大家不要忘了,芬蘭有諾基亞這種公司,荷蘭有菲利浦這種公司。他們的經濟非常好,各行各業的附加價值都很高,你每天開遊覽車送外國旅客去觀光,也有很高的薪水,你可能就不在乎念不念大學了。

我國目前經濟狀況不好,叫大家不要想更上一層樓,不會有人聽。看看我國失業人口,學歷低的佔了大多數。我們如何能勸孩子們不要追求高學歷呢?

如果真的要檢討,政府對學歷的心態最值得檢討,一名看護工在抗煞工作中殉職,沒有人替他們辦追悼會;一名護士或醫生殉職,舉國哀悼,而且他們拿到的慰問金,也遠比看護工多得多。

我自己有高學歷,我非常平庸,但是靠高學歷,我一直生活無憂無慮。如果當年,我只念到高中就去做事,我一定搞不出什麼名堂來。所以我永遠鼓勵孩子更上一層樓,但我又知道,並非每個人都能升學,所以我又常鼓勵那些不能往上爬的孩子學會一技之長。

孩子想念書總不是壞事,政府有義務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問題乃是我們的公立學校只照顧了菁英份子,這才是問題所在。要消除這個缺乏公義的教育制度絕非易事。我個人絕對不會責備政府不能在短期內解決這個問題。但政府必須知道我們社會上有不少人經濟狀況很不好,而他們的孩子如果因為學費而不能升學,就很可能使他們的孩子無法改善他們的生活。在同一時刻,一些經濟好的家庭中,孩子卻又能進入又便宜又好的公立學校去接受教育,這種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我們必須勇敢地面對現實,全體國人,不分朝野地共同努力,務必將我國有錢人進公立學校,而窮人進私立學校的狀態改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