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文學中常提到希臘悲劇這個名詞,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希臘悲劇並非事實,而僅僅是故事。沒想到的是,希臘正活生生地上演一齣真實的希臘悲劇。
為了接受歐元國家紓困,付出的條件是必須撙節政府開支,也就是說,希臘必須受外來力量控制。喪失主權以外,最可怕的,是撙節開支會造成希臘人民大量失業,因為希臘多數人有工作,是因為他們都是公務員。減少開支很多公務員會失業,稅收會減少,希臘經濟會更為衰退。
很多希臘經濟學家說,希臘經濟是不健全的,在於幾乎完全靠政府的支出,但是卻沒有一位能夠提出解決的建議。新總理也只能說,他將帶給人民希望,因為希望是希臘人民最需要的東西。
希臘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完全沒有工業,收入幾乎完全靠觀光。有人提到,希臘最後可能被迫宣告破產,脫離歐元系統,發行自己的貨幣,這個貨幣當然是非常不值錢,而且會迅速地貶值。
很多國家曾有貨幣貶值的經驗,南韓就是一個例子,一旦貶值,國家的出口就會佔優勢,所以有些國家貨幣貶值後,都能恢復經濟。可是,希臘即使貨幣貶值,可能也無法恢復繁榮,因為希臘沒有可以出口的工業產品,這才是真正的希臘悲劇。
和希臘完全相反的是德國,歐洲講話聲音最大的,就是德國。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滿目瘡痍,可是迅速地站起來。德國之所以能夠維持繁榮,完全因為他是一個工業國家,而且他們的產品往往是在工廠裡使用的精密儀器,或者是製造任何產品所需要的關鍵性零組件。一個國家能夠有這種產品,當然可以立於不敗。
台灣不會上演希臘悲劇,因為我們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可是,如果要使經濟更好,唯一的辦法就是要有真正的硬實力,也就是說,必須大幅度地提高工業水準,才能禁得起一再發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