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流浪教師人數,創歷史新高。因為少子化的原故,學校都採取遇缺不補的做法,看來,情形只有越來越惡化。
首先要注意的是偏遠地區英文教師不夠的問題,很多這類學校的確學生人數在減少之中,因此不再聘請新的老師,但是這些學校也沒有足夠的英文老師。如果想縮小城鄉差距,就必須使偏鄉學校比城市學校有比較多的英文老師。
另一問題是,弱勢家庭的孩子們回家不做功課,因為他們父母工作得很辛苦,無暇督促孩子。也有些家長因自己的程度不好,幫不上忙。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將孩子在放學後留下來,在老師的督促之下做完作業才可以回家。因此要增加老師,因為督促孩子做作業也算工作的一部份,總不能叫老師平白地多做額外工作吧。
還有一點,我們需要因材施教的做法。不論小學或國中,總有孩子是不很聰明的,很多人可以學會解很難的數學題目,他們做不到,但是一般性簡單的題目,他們又會做。所以我們不應對他們過份要求,但不妨將他們教會解簡單的數學題目。以英文來說,他們也許會閱讀英文句子,但是如果要寫正確的英文句子,就牽涉到文法問題,英文文法對很多孩子是太困難的。對於這種學生,我們也許可以只要求他們看得懂英文,而不必要求他們寫出文法無誤的句子。
因為老師人數不夠,要照顧到這些孩子是幾乎不可能的事,一個班上有幾十個孩子,用的是同樣的教科書,考試時用同樣的考卷,試問我們不是在放棄比較不聰明的孩子嗎?所以我建議多聘老師,使弱勢的孩子也可以受到較好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照顧那些資優的孩子,他們所受的教育,應該是和別的學生有所差別,這當然要有更多的老師才行。
希望政府要利用這些教育人力,改善國家的教育,在教育上的投資,永遠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