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報報導很多英文界學者談到大學生英文程度低落,這實在不該算是新聞了。研究生中都有人會說「I is」,「I has」等等奇怪的句子。每一年都會有研討會來檢討英文教學,每一次都講同樣的話,每一年的大學生英文都是原地踏步走,為什麼?我認為這是因為很多教英文的老師們不肯面對現實的緣故。
大學生英文不好,當然不能怪大學教授,甚至不能怪高中老師,我們必須很坦白地承認,這些英文程度不好的大學生,他們在國中時,英文就沒有學好,但是,我們現在在小學,就已經開始教英文了,因此,我們必須先檢討小學的英文教育。
我國的小學生,每週只有兩小時的英文課,也不是全部老師都會教英文,有些偏遠地區,至今沒有足夠的合格英文老師,常要靠替代役或者代課老師來教英文,小學生學不好英文,乃是意料中的事。為什麼那些偏遠地區的小學沒有英文老師呢?因為名額不夠了。很多偏遠地區的小學生越來越少,教育部無法再給那些小學新的名額,本來就沒有英文老師的學校,就只好一直沒有英文老師了。
如果完全靠學校,小學生很難將英文學好,但是很多家境好的小學生可以進補習班,或者請家教,因此英文好得不得了。這種現象,在小學裡,沒有什麼關係,可是一到了國中,情形就非常不妙了。
很多國中老師,面臨很多家長的壓力,認為英文應該越難越好,弱勢孩子的家長多半沒有任何聲音,他們絕對不會要求老師教得容易一點,考得容易一點。其結果是國中老師的英文考題,往往是弱勢團體孩子絕對無法招架的。
舉例來說,有人打電話給我,說他孩子幾乎要完全放棄英文,我終於看到了他小孩的英文考卷,這是國中一年級第一次月考的考卷,短短的四行字裡有以下的生字:「report, hunting, special, honest, clean, right, gentle, giant, afraid, social, gun, wonder, people, animal, information」,這位國中生是鄉下孩子,他的父母完全不懂英文,所住的地方沒有補習班,即使有補習班,他的父母也無力送他去。
這種專門替程度好學生設計的英文教育,使很多國中生上英文課就是發呆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是沒有品質管制的,他們可以從國中畢業,也可以進入高中,當然也變成了大學生,難怪有英文老師發現,有些研究生用了「I is」,我本人就看過「I has」,當時實在嚇了一跳。
如果教育部官員真的想提升大學生的英文程度,就必須從小學做起。英文說容易不容易,說難也不難,如果小學老師肯將英文課變成一種反覆練習的課,再笨的小孩子也會說「I am」,而不是「I is」了。
品質管制仍然是重要的,我們一定要知道小孩子的英文程度有無進步。我不是小學英文老師,但我在埔里負責一個博幼基金會,專門幫助弱勢小孩子,我們有一套「控管」的機制,因此我們知道每一位小孩子的英文到了什麼程度,很多當年英文一個字都不會的孩子,在這種反覆練習,又有品質管制的教法之下,他們可以順利地進入國中,我最近看了一份報告,發現好多同學第一次月考全班第一名。
我在此拜託全國的老師們,不要放棄英文不好的學生,儘量給他們鼓勵,儘量教得容易一點,儘量反覆練習,平時一再地叫他們做簡單的造句,有了錯,立刻就改過來,他們將來就不會再犯錯了。
我的學生,拿到了碩士學位,已經在大公司做事,依然每週要做中翻英,我也一定替他們改。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幾乎個個錯誤百出,可是每週被我改一次,就不會犯嚴重錯誤了。
如果老師們平時不管學生究竟學會了什麼,一到考試,就用難題來羞辱學生。每一年,那些大學教授們會發現,又有大學生在寫「I has」,「He have」等等的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