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專欄 (22) libor是怎麼回事

所謂libor,乃是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的簡寫。話說倫敦可以被稱為世界上的金融中心,全世界大銀行都在倫敦設有機構。每一天,這些銀行就要公佈它們的各種匯率,比方說,英鎊對歐元的匯率、英鎊對美元的匯率、銀行對各種存款、放款的利率等等,這些資料是全世界都注意的,很多人做外匯買賣,就是要看libor。

我曾經在台灣一家大的電子公司演講,聽的人都是這家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令我驚訝的是,大概總有三分之一的人對libor是相當熟悉的。我最近碰到一位美國小公司的職員,他說他每天都要看libor,這個公司是做家電的,說起來,在美國,這實在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司,可是也不能不注意libor。

可是,libor最近出了問題,有很多醜聞都與libor有關。我不太懂金融,所以沒有辦法搞清楚到底這是怎麼回事,但我知道這牽涉到一些不正當的行為,比方說,有A銀行在倫敦公佈了它的資料,其實這個資料是對外的,對內,它的做法稍有不同,例如,英鎊對美元的匯率會比公佈的低或高。當然,看起來也沒有多大的差別,可是如果數量極大的話,這是有差別的。這家銀行在美國有分行,分行知道這個內幕,所以它可以從中取利,得到比較好的報酬。假如你是一個美國小銀行,你根本就不會知道這些內幕,因此有一些小銀行發現有人在搞鬼,紛紛起訴。

關於libor醜聞的故事相當多,很多銀行被罰款,這也使得很多人對於銀行界感到失望,因為銀行家應該是最誠實的一種人。我們都會將錢存到銀行去,因為我們相信銀行家不會將我們的錢拿走。小的時候,媽媽曾帶我到一家銀行的保險箱拿東西,我當時對銀行的金庫感到非常有趣,我問我媽媽,我們有些東西放在保險箱內,萬一銀行的人把它拿走怎麼辦?我的媽媽告訴我,銀行家不會做這種事,銀行家是世界上最值得信任的一種人。

如果一家銀行僅僅做放款和存款的生意,它是穩賺不賠的,對顧客和銀行都皆大歡喜。可是自從人們發明衍生性金融產品以後,情況就大為改變。銀行除了放款和存款以外,還做很多投機的生意。要投機就要冒很大的風險,比方說,一個作業員可能在賭今天倫敦英鎊對美元可能會漲,當然萬一他的想法有錯,他就大賠,萬一英鎊果真大漲,他就大賺。

今天英國法院判決一位作業員14年的監禁,因為他賄賂其他的銀行行員來操縱libor。這位作業員一直做這種事情長達四年之久,這次終於被判刑。

我希望大家知道,在匯率上舞弊是很難看出來的,雖然他只操縱了一點點的差距,可是這一點點差距就使得銀行大賺。這位作業員的辯護律師所辯護的,並不是他沒有做這種事情,而是這種事情在當時是相當普遍的。據他們說,只要稍許一點行賄就可以達到目的。

值得我們國人知道的是,英國的金融事業是非常發達的,有它歷史的原因,英國是第一個國家發明公司的觀念,也就是公司由股東投資,而公司如果破產,股東只好摸摸鼻子,認賠算了。英國也是第一個有證券市場的國家,所以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事業都還不錯,多少與英國當年的統治有點關係。像台灣這種國家要有非常發達的金融事業,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從libor這個名詞就可以看出英國在金融產業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