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會考成績分成A、B、C三等級,C級是待加強,也就是不及格的意思。全國在英文和數學上有32%左右的學生是落入C級的,這是全國的情形,至於偏鄉,問題就更嚴重了。很多偏鄉的國中有70%的學生英文和數學是拿C的,甚至於有國中全部學生拿C。即使不是偏鄉的學校,也有很多學生拿C的。有一所城市中的學校,而且是在這個城市中頗有名氣的,學生英文和數學拿C的比例是27%和30%。
可是我最近才發現有一所私立的國中,只有2%的學生英文拿C,4%的學生數學拿C。根據我的看法,這所學校之所以有這麼好的成績,老師認真當然是一個原因,可是最重要的,恐怕是學生的家長都很厲害。附近很多大學教授的小孩幾乎都是念這所國中的,可以想見的是這些孩子們在家裡就有機會學到相當不錯的英文和數學,在學校上課當然就可以完全跟得上,何況這些孩子還有家教或者進補習班。
問題是,如果一個國家的菁英份子都是在私立學校畢業的,這些菁英份子將來也就是主導國家政策的人,但是因為他們是私立學校畢業的,他們多半不會了解弱勢族群,也根本不知道這些弱勢族群的存在,這種情況使得國家的低收入戶不太可能脫離貧困。
希望我們國家社會能夠重視這個問題,我們不必打倒專收菁英份子的學校,但是我們必須要能夠拉拔弱勢族群的孩子。我在這裡還是要向各位講的是,博幼基金會36.72%的孩子在今年的會考中英文拿C,有38.28%數學拿C。也就是說,我們是力求上進的,因為我們博幼的孩子進來的時候都是後段班的學生,可是我們已經慢慢地靠近全國的標準,而且也超過了很多學校。
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教育嚴重差距的問題,很多孩子號稱接受了國家的義務教育,其實非常沒有競爭力。這種孩子長大成人,當然仍然沒有競爭力。我們常常希望全國的薪水能夠往上提升,可是我們也應該要知道,如果有些人沒有競爭力,他的收入不會好的。不僅如此,他們也有可能要依靠社會的福利政策,其結果是他們不但不能在稅收上對國家有所貢獻,還可能成為國家財政上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