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工學院的教授最理想的是對理念和實作都相當有興趣,兩者沒有偏廢,當然這也不是容易的事,可是我想如果一個國家有一種重視實作的文化,也許情形就會不同。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23) 理論與實作並重的例子〉
教育專欄 (22) 博幼基金會拋磚引玉的成人教育
博幼基金會的主要工作是替小孩子補習,可是我們也有一種想法,那就是應該提高偏遠地區一般人的水準。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幫助年紀非常大的人,可是中年人應該是可以幫助的,所以我們一直在非常偏鄉的地區,給當地的成人英文和數學上的教育。這些教育是相當基本的,可是對於很多偏鄉地區的人們來講,這是有益的。他們學會了最基本的英文文法,寫簡單英文句子的時候不會犯錯,也會看簡單的英文文章。數學方面,我們也有很基本的教育。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22) 博幼基金會拋磚引玉的成人教育〉
教育專欄 (21) 圖靈給科技教育界的啟示——教授應該多向工程師學習
我們學計算機的人都知道圖靈(Turing),圖靈獎等同於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有一個名詞叫做圖靈機(Turing Machine),是我們這一行都學過的,可是說實話,很少人懂得圖靈機是怎麼一回事,因為圖靈機是一個數學上的觀念。圖靈雖然現在被稱為計算機之父,在他寫圖靈機論文的時候,也並沒有很明白地談到計算機,可是在他的論文中,他至少提出了四個觀念:(1) 他指出所謂的cpu(中央處理器),(2) 他指出我們可以寫程式,(3) 他指出世界上有所謂的記憶體,(4) 他指出程式可以放入記憶體。妙就妙在這些都是盡在不言中,圖靈從來沒有把這些觀念講清楚過,可是他的想法奠定了計算機的基礎觀念。在早期人們將計算機叫做可儲存程式的計算機(stored program computer)。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21) 圖靈給科技教育界的啟示——教授應該多向工程師學習〉
教育專欄 (20) 國教亂象奇怪耶會考稱免試減課加考英聽
再過一陣子,所有國三學生就要參加十二年國教的會考了,我有很多好朋友是偏鄉地區的國中老師,大家都在談的是偏鄉孩子在未來考試中會不會拿到C。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20) 國教亂象奇怪耶會考稱免試減課加考英聽〉
教育專欄 (19) 禮記與博幼的教育問題
最近有一位有學問的人聽了有關於博幼的教育介紹以後,告訴我一句禮記上的話,「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我很丟臉,一開始看不懂這句話,又去問學問好的教授,後來就懂了。陵,是超過的意思,節是程度的意思,孫,是順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超過學生能力的教育就是循序漸進的教育。我覺得有的時候古人的話實在是有意義,因為我們常常說我們的教育應該因材施教,如果我們的孩子程度太差,但我們要教他難的東西,這樣他會很可憐。我常常提醒博幼的老師要知道每一個孩子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能力不是很厲害,太難的東西就不要教了,以免使他失去信心。這完全符合禮記上所講的話。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9) 禮記與博幼的教育問題〉
教育專欄 (18) 不要再折磨年輕人,改回聯招吧!
最近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花了很多時間和他的兒子研究如何填學測之後的六個志願。他的兒子最後向他的爸爸說,我不會再生孩子,因為我不要看到他在我們的國家遭受如此大的折磨。要唸書當然要用功,可是在我們的國家除了用功以外,還要花很多的時間來做很多折磨人的決定。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8) 不要再折磨年輕人,改回聯招吧!〉
教育專欄 (17) 聯招不但沒有消失,而且在變本加厲中
我總記得很多年前報紙的頭條新聞就是「聯招走入歷史」,這是一件大事,因為有很多人認為聯招罪大惡極,聯招走入歷史之後,國家的教育從此走上正途。現在我們來看看,聯招究竟消失了沒有。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7) 聯招不但沒有消失,而且在變本加厲中〉
教育專欄 (16) 別讓孩子長大變社會邊緣人
高雄監獄六位受刑人在挾持人質後,舉槍自盡。我們感到鬆了一口氣的是,人質沒有被殺,可是對任何有慈悲心的人來講,六個人舉槍自盡,也是一個大的悲劇,畢竟他是我們的國民,生長在這塊土地上,長大以後卻變成社會邊緣人物,而下場又如此地悲慘。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6) 別讓孩子長大變社會邊緣人〉
教育專欄 (15) 自然景象vs意境,國文考試不該考自然
國文考試不該考自然,更不該誤導學生‧我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候學〈楓橋夜泊〉這首詩,可是我知道當時的老師沒有詳細的解釋「月落烏啼霜滿天」這句話 的意義,回想起來,這也不是一時能夠解釋清楚的,而是要我們去體會‧現在把這首詩當成與自然有關的題目來考學生,實在令我感到困惑,我如果是小孩子,一定 不知如何作答,怪不得我們的學生無法很快樂的學習。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5) 自然景象vs意境,國文考試不該考自然〉
教育專欄 (14) 在台灣當老師真好
我在台灣教書已經四十年了,上週六我的徒子徒孫又被我抓來到靜宜大學上一堂課,他們居然也來了不少。到底多少人,我也搞不清,大概總有兩百五十人左右,有照片為證。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4) 在台灣當老師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