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幼基金會為了幫助國三學生準備數學和英文的會考,又發展了兩個網站。第一個網站是有關於數學的,網址如下: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9) 博幼基金會又提供了兩個新的網站〉
教育專欄 (88) 不聽老人言
今天的新聞,中北部很多富有家庭的孩子在擠破頭要進私立的國中;在昨天的新聞,有一半的家長認為大學甄試的名額不該如此之多。看了這些新聞,我實在非常有感慨,因為對這些問題我早就提出了,可是大家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8) 不聽老人言〉
教育專欄 (87) 沒補習,有幾人能應付會考?
快考會考了,我幫一些國三應屆畢業生複習,將歷屆會考題目一一地和他們一起做。說實話,有很多題目實在是夠難的,為什麼我說難?第一、有些題目長達四行之多,而且敘述相當複雜,我看了實在是很害怕,因為必須仔細地看題目,然後還要想是怎麼回事。第二、就數學而言,有些題目也是不容易的。很多題目敘述不僅太長,而且需要許多生活經驗,這對偏鄉的孩子來說相當吃虧。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7) 沒補習,有幾人能應付會考?〉
教育專欄 (86) 來自博幼的好消息
高中考大學的學測已經放榜了,我們博幼基金會的教育只到國中為止,但是我們一直追蹤國中畢業的同學,也設法幫助他們。所以我們知道同學中考學測的結果,我們同學平均的級數是42,全國均標44。可以說博幼基金會的孩子追趕上了全國的標準,希望大家知道博幼基金會的孩子當年是後段班的孩子,他們也都沒有錢上補習班,或者請家教。因此雖然我們沒有到達全國的均標,也已經使我們鬆了一口氣。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6) 來自博幼的好消息〉
教育專欄 (85) Lucy是誰
請看下面的題目,這是去年的會考考題,會考者,乃是國中生畢業後升高中免試升學的考試(免試升學還要考試,怪哉!)。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5) Lucy是誰〉
教育專欄 (84) 不知民間疾苦的升學辦法
最近很顯然地我們國家有很多的教授對於教改仍然非常有熱情,他們強調不要以分數來看學生,也就是入學要多元化,絕對要脫離分數至上主義。有一位台大電機系的教授說:『在教育部所公佈的規劃中,大家看到了「適性揚才」理想真正可能實現的曙光。從107年開始,高中生會有許多選修學分去探索自己有興趣的方向。每個人的選修課學習成果會記錄在教育部的學習歷程當中。申請大學不用再另外準備備審資料,大學可以直接透過學習歷程檔案看到每位高中生在分數以外的成果,不管家裡有錢沒錢的孩子,只要選修課好好地用心探索、好好做專題,都可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歷程檔。不像過去,只有家境好才能自費參加校外活動,弄出好看的備審資料,在申請大學得利。』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4) 不知民間疾苦的升學辦法〉
教育專欄 (83) 考招改革搶學生……又在搞教改了
我們國家是一個教改的國家,總有人不停地在做教改的工作,問題是教改永遠是在改入學的方式,而永遠不管我國學生到底學得好不好。最近台大的校務會議反對招聯會的決定,我的直覺是目前很多大學的問題不在於如何招收學生,而是在於如何搶到學生,教育部公布了很多大學有大量的缺額,招聯會改大學的入學方法恐怕對於這些大學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對於考生,尤其是弱勢的考生,招聯會的決定卻是有很大關係的。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3) 考招改革搶學生……又在搞教改了〉
教育專欄 (82) 我的高徒翻譯朱自清的文章
我有一位暨南大學畢業的學生,叫做吳柏宏,他從大二開始就每週翻譯一篇英文的文章。開始的時候文法錯誤百出,常常在校園裡面看到我的口頭語就是:「老師我以後不會犯錯了。」果真幾個月以後,他的文法就大有進步。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2) 我的高徒翻譯朱自清的文章〉
教育專欄 (81) 學會寫程式也必須從基本做起
我一直認為天下任何事要做得好必須從基本做起,這個道理很簡單,任何人都應該知道。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就是這個意思。教育當然也不會例外。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1) 學會寫程式也必須從基本做起〉
教育專欄 (80) 學生模仿納粹,國家社會該檢討
有一所中學的學生,在一場比賽中,模仿德國納粹,引起外國媒體關注,甚至於連總統都發言了,教育部立刻處罰這一所學校,好像一切的錯都是學校的錯,其實該檢討的是我們的教育制度以及社會。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80) 學生模仿納粹,國家社會該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