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有學問的人聽了有關於博幼的教育介紹以後,告訴我一句禮記上的話,「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我很丟臉,一開始看不懂這句話,又去問學問好的教授,後來就懂了。陵,是超過的意思,節是程度的意思,孫,是順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超過學生能力的教育就是循序漸進的教育。我覺得有的時候古人的話實在是有意義,因為我們常常說我們的教育應該因材施教,如果我們的孩子程度太差,但我們要教他難的東西,這樣他會很可憐。我常常提醒博幼的老師要知道每一個孩子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能力不是很厲害,太難的東西就不要教了,以免使他失去信心。這完全符合禮記上所講的話。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9) 禮記與博幼的教育問題〉
教育專欄 (18) 不要再折磨年輕人,改回聯招吧!
最近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他花了很多時間和他的兒子研究如何填學測之後的六個志願。他的兒子最後向他的爸爸說,我不會再生孩子,因為我不要看到他在我們的國家遭受如此大的折磨。要唸書當然要用功,可是在我們的國家除了用功以外,還要花很多的時間來做很多折磨人的決定。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8) 不要再折磨年輕人,改回聯招吧!〉
教育專欄 (17) 聯招不但沒有消失,而且在變本加厲中
我總記得很多年前報紙的頭條新聞就是「聯招走入歷史」,這是一件大事,因為有很多人認為聯招罪大惡極,聯招走入歷史之後,國家的教育從此走上正途。現在我們來看看,聯招究竟消失了沒有。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7) 聯招不但沒有消失,而且在變本加厲中〉
教育專欄 (16) 別讓孩子長大變社會邊緣人
高雄監獄六位受刑人在挾持人質後,舉槍自盡。我們感到鬆了一口氣的是,人質沒有被殺,可是對任何有慈悲心的人來講,六個人舉槍自盡,也是一個大的悲劇,畢竟他是我們的國民,生長在這塊土地上,長大以後卻變成社會邊緣人物,而下場又如此地悲慘。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6) 別讓孩子長大變社會邊緣人〉
教育專欄 (15) 自然景象vs意境,國文考試不該考自然
國文考試不該考自然,更不該誤導學生‧我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候學〈楓橋夜泊〉這首詩,可是我知道當時的老師沒有詳細的解釋「月落烏啼霜滿天」這句話 的意義,回想起來,這也不是一時能夠解釋清楚的,而是要我們去體會‧現在把這首詩當成與自然有關的題目來考學生,實在令我感到困惑,我如果是小孩子,一定 不知如何作答,怪不得我們的學生無法很快樂的學習。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5) 自然景象vs意境,國文考試不該考自然〉
教育專欄 (14) 在台灣當老師真好
我在台灣教書已經四十年了,上週六我的徒子徒孫又被我抓來到靜宜大學上一堂課,他們居然也來了不少。到底多少人,我也搞不清,大概總有兩百五十人左右,有照片為證。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4) 在台灣當老師真好〉
教育專欄 (13) 為什麼我要教放大器?
我教書四十年,很想和我的徒子徒孫見面,因此壓迫他們回來和我團聚。因為我是老師,免不了還是要給他們上一堂課,現在已經有266人報名。我的課是講放大器設計,這引起了很多人的困擾,他們有些人沒有聽過何謂放大器。有聽過的人會有幾種問題: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3) 為什麼我要教放大器?〉
教育專欄 (12) 博幼基金會的全民成人教育
我一直認為如果我們國家的國民離開學校以後,仍在進修之中,我們國家一定會更有競爭力。現在我們博幼基金會在偏鄉地區的確使得很多部落的媽媽們接受再教育,使她們可以教部落的孩子們英文和數學。這種種子媽媽一共有兩百多位,她們對偏鄉教育有很大的貢獻。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2) 博幼基金會的全民成人教育〉
教育專欄 (11) 博幼某班小學生三個月內所背誦的古詩
我們博幼基金會認為小孩子就是要多讀古文,所以每一個中心的督導都會壓迫孩子背古詩。每位督導的品味不同,所背的詩好像也不一樣。以下是某一班小學生在103年9月~12月所背誦的古詩: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1) 博幼某班小學生三個月內所背誦的古詩〉
教育專欄 (10) 一個博幼偏遠地區國中一年級孩子的中翻英作業
我們博幼基金會非常關心孩子的程度,以下是一位非常偏遠地區國中一年級孩子的中翻英,在前一段,他的確犯了一些錯,我擔心他不會現在進行式。可是,看了第二段的翻譯,我就放心了。相信他前面的錯多少是有一點粗心,我有信心他以後不會再犯這種錯誤。 閱讀全文〈教育專欄 (10) 一個博幼偏遠地區國中一年級孩子的中翻英作業〉